[文章分类:国学典籍 / 汉语成语][阅读选项] |
|
【一应俱全】 一切都具备。
【一臂之力】 指给予帮助的力量。常与“助”连用,表示从旁帮忙。
【一鞭先著】 晋刘琨少负志气,与祖逖为友,共以收复中原为志,曾与亲故 书曰:“吾枕戈待旦,志枭逆虏,常恐祖生先吾著鞭。”见《晋书·刘琨传》。后以为争先的典实。亦泛指先行。
【一箪一瓢】 《论语·雍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 回也不改其乐。”原为孔子赞美颜回安贫乐道之语。后用以比喻生活清苦。
【一双两好】 谓一对正相匹配的夫妻。
【一觞一讠永】 指饮酒赋诗。
【一泻千里】 ①形容江河水势奔腾直下。②形容发展迅速。③比喻文章气势 奔放。
【一泻百里】 见“一泻千里”。
【一泻万里】 见“一泻千里”。
【一窍不通】 《吕氏春秋·过理》:“杀比干而视其心,不適也。孔子闻之 曰:‘其窍通,则比干不死矣。’”高诱注:“纣性不仁,心不通,安於为恶,杀比干,故孔子言其一窍通则比干不见杀也。”后以“一窍不通”喻一点也不懂。
【一曝十寒】 见“一暴十寒”。
【一蹶不振】 比喻一经挫折,就不能再行振作。
【一蹶不兴】 见“一蹶不振”。
【一蹴可几】 同“一蹴而就”。几,近,及。
【一蹴而成】 见“一蹴而就”。
【一蹴而得】 见“一蹴而就”。
【一蹴而就】 宋苏洵《上田枢密书》:“天下之学者,孰不欲一蹴而造圣人 之域。”后以“一蹴而就”谓迈一步就成功,形容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就能完成。
【一嚬一笑】 谓不高兴或喜悦的表情。嚬,皱眉。
【一辞同轨】 犹众口一词。
【一雕双兔】 唐李林甫、张九龄、裴耀卿并为相,李抑扬张、裴自得,张裴 二人罄折卑逊,时人窃言“一雕挟两兔”。见唐郑处诲《明皇杂录》卷下及《新唐书·李林甫传》。后因以“一雕双兔”谓三人并列显位,一人势盛而两人受其挟制。
【一瓣心香】 谓心中虔诚敬礼,如燃香供佛。
【一献三售】 见“一献三酬”。
【一献三酬】 《周礼·考工记·梓人》:“梓人为饮器,勺一升,爵一升, 觚三升,献以爵而酬以觚,一献而三酬。”后因以“一献三酬”谓人臣过蒙宠幸。亦作“一献三售”。
【一筹莫展】 《宋史·蔡幼学传》:“多士盈庭而一筹不吐。”后以“一筹 莫展”比喻一点办法也没有。
【一馈十起】 《淮南子·氾论训》:“当此之时,扞禹呴一馈而十起,一沐 而三捉发,以劳天下之民。”意谓一饭之顷亦多次起立。后因以“一馈十起”形容事务繁劳。
【一触即发】 ①本指箭在弦上,张弓待发。比喻事态发展已极紧张,一经触 动即可爆发。②泛指极易发生。
【一触即溃】 一经接触就溃败。形容很容易被打垮。
【一览无馀】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江左地促,不如中国, 若使阡陌条申昜,则一览而尽,故纡馀委曲,若不可测。”后以“一览无馀”谓一眼即可全见。
【一夔一契】 夔契都是舜时贤臣,后因以“一夔一契”喻良辅。
【一顾倾城】 《汉书·外戚传上·孝武李夫人》:“延年侍上起舞,歌曰: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后遂以“一顾倾城”形容美女的眼波,亦以喻女子的美貌。
【一鳞一爪】 谓龙在云中,时露一鳞一爪,难于见其全貌。清王士禛主张 作诗贵含蓄,忌浅露,以此为喻。赵执信驳其说,曰:“神龙者屈伸变化,固无定体,恍惚望见者,第指其一鳞一爪,而龙之首尾完好,故宛然在也。”见赵所著《谈龙录》。后用以喻事物的零星片段。
【一鳞片爪】 见“一鳞一爪”。
【一鳞片甲】 见“一鳞半甲”。
【一鳞半爪】 见“一鳞一爪”。
【一鳞半甲】 唐高仲武《中兴间气集上·苏涣》:“三年中作变律诗九首, 上广州李帅,其文意长於讽刺,亦有陈拾遗(陈子昂)一鳞半甲”此系以龙为喻,意谓略有相似之处。后用以比喻事物的零星片段。亦作“一鳞片甲”。
【一揽包收】 谓总揽一切。
【一颦一笑】 见“一嚬一笑”。
【二三君子】 犹二三子。
【二分明月】 唐徐凝《忆扬州》诗:“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后因以表示美好的风光。
【二心两意】 谓不专一,不坚定。
【二缶锺惑】 谓对缶和钟两种盛器的容量大小分不清楚。比喻是非不明。
【二惠竞爽】 《左传·昭公三年》:“齐公孙灶(子雅)卒。司马灶见晏子, 曰:‘又丧子雅矣。’晏子曰:‘惜也……二惠竞爽犹可,又弱一个焉,姜其危哉。’”杜预注:“子雅子尾皆齐惠公之孙也。竞,彊也。爽,明也。”后因以“二惠竞爽”为对人兄弟的称颂之辞。
【二童一马】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品藻》:“殷侯既废,桓公语诸人 曰:‘少时与渊源共骑竹马,我弃去,己辄取之,故当出我下。’”后用以指少年时代的好友。
【二满三平】 同“三平二满”。
|
文章作者:未知 更新日期:2006-11-17 |
[文章浏览:][打印文章][发送文章]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