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分类:国学典籍 / 汉语成语][阅读选项] |
|
【协力同心】 思想一致,共同努力。
【协心同力】 见“协心戮力”。
【协心戮力】 思想一致,并同努力。
【协私罔上】 怀抱私情,欺骗君上。协,通“挟”。
【南山铁案】 典出《新唐书·李元纮传》:“元纮早修谨,仕为雍州司户参 军。时太平公主势震天下,百司顺望风指,尝与民竞碾硙,元纮还之民。长史窦怀贞大惊,趣改之,元纮大署判後曰:‘南山可移,判不可摇也。’”后以“南山铁案”称已经判定、不可改变的案件。
【南户窥郎】 《汉书·广川惠王刘越传》:“昭信谓去(刘越孙刘去)曰: ‘前画工画望卿舍,望卿袒裼傅粉其傍。又数出入南户窥郎吏,疑有奸。’”后因以称女子偷看男子。
【南去北来】 指来来往往。
【南来北往】 泛指来来往往。
【南征北伐】 亦作“南征北讨”。亦作“南征北战”。形容转战南北,经历 了许多战斗。
【南征北讨】 见“南征北伐”。
【南征北战】 见“南征北伐”。
【南金东箭】 古时以南方的金石和东方的竹箭为华美贵重之物。后因以比喻 优秀杰出的人才。
【南柯一梦】 泛指梦。亦比喻一场空。
【南面百城】 谓居王侯之高位而拥有广大的土地。旧时用来形容统治者的尊 荣富有。
【南风不竞】 ①《左传·襄公十八年》:“晋人闻有楚师,师旷曰:‘不害, 吾骤歌北风,又歌南风,南风不竞,多死声,楚必无功。’”杜预注:“歌者吹律以咏八风,南风音微,故曰不竞也。师旷唯歌南北风者,听晋、楚之强弱。”后用以比喻力量衰弱,士气不振。②用以比喻竞赛中一方失利。
【南航北骑】 语本《淮南子·齐俗训》:“胡人便於马,越人便於舟。”后 因以“南航北骑”形容乘舟骑马,南北奔走。
【南郭先生】 即南郭处士。常比喻无其才而居其位的人。
【南郭处士】 《韩非子·内储说上》:“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 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氵昬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后用以比喻无真正的才干而混在行家里面充数的人。参见“滥竽充数”。
【南腔北调】 ①指南北各种戏腔。②形容说话口音不纯,搀杂南北方音。
【南箕北斗】 箕宿和斗宿。箕宿四星,形似簸箕;斗宿六星,形似古代盛酒 的斗。当箕斗并在南方时,箕在南而斗在北,因称南箕北斗。《诗·小雅·大东》:“维南有箕,不可以簸扬;维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浆。”后即用以比喻有名无实。
【南辕北辙】 ①要到南方去,却驾着车往北走。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典出 《战国策·魏策四》:“魏王欲攻邯郸,季梁谏曰:‘今者臣来,见人於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今王动欲成霸王,举欲信於天下。恃王国之大,兵之精锐,而攻邯郸,以广地尊名,王之动愈数,而离王愈远耳。犹至楚而北行也。”②指北来的车和南来的车。
【南棹北辕】 犹南航北骑。
【南舣北驾】 犹南航北骑。
【南蛮鴂舌】 旧时讥人操难懂的南方方言。鴂,伯劳鸟。
【博士买驴】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问一言辄酬数百,责其指 归,或无要会。郲下谚云:‘博士买驴,书券三纸,未有驴字。’”后以“博士买驴”表示文词繁冗,不得要领的意思。
【博大精深】 谓理论、学识、思想、作品等广博丰富,深奥精微。多用于抽 象事物。
【博文约礼】 广求学问,恪守礼法。约,约束。语本《论语·雍也》:“子 曰:‘君子博学於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博古通今】 通晓古今的事情。形容学识渊博。
【博物君子】 博学多识的人。
【博物洽闻】 见多识广,知识渊博。
【博弈犹贤】 语出《论语·阳货》:“子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 哉!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已。’”后谓不要饱食终日无所事事为“博弈犹贤”。
【博施济众】 广施恩惠,拯救众民。语出《论语·雍也》:“子财曰:‘如 有博施於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
【博硕肥腯】 肥壮。多指六畜肥壮。
【博闻强记】 同“博闻强识”。
【博闻强识】 见闻广博,记忆力强。
【博闻强志】 同“博闻强识”。
【博览五车】 谓读书多,学识渊博。
【厚今薄古】 重视现代,把古代放在次要位置。
【厚古薄今】 重视古代,轻视现代。多指学术研究方面的一种现象。
【厚生利用】 谓富裕民生物尽其用。语出《书·大禹谟》:“正德,利用, 厚生,惟和。”蔡沈集传:“利用者,工作什器,商通货财之类,所以利民之用也。厚生者,衣帛食肉,不饥不寒之类,所以厚民之生也。”
【厚此薄彼】 重视或优待一方,轻视或冷遇另一方。
【厚味腊毒】 谓味美者毒烈。
【厚往薄来】 在交往中施予丰厚而纳受微薄。
【厚貌深文】 见“厚貌深情”。
【厚貌深情】 亦作“厚貌深辞”。亦作“厚貌深文”。语出《庄子·列御寇》: “凡人心险於山川,难於知天;天犹有春秋冬夏旦暮之期,人者厚貌深情。故有貌愿而益,有长若不肖。”谓外貌忠厚而深藏其思想感情,不流露于外表或言语。
【厚貌深辞】 见“厚貌深情”。
【厚德载物】 《易·坤》:“《象》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清陈 梦雷《周易浅述》卷一:“地势之顺,以地德之厚也。厚,故万物皆载焉。君子以之法地德之厚,而民物皆在所载矣。”坤,象征大地。地具广厚之德,故能载生万物。借指人事,犹谓以厚德育人。
【厚德载福】 《易·坤》:“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国语·晋语六》: “吾闻之,唯厚德者能受多福,无德而服者众,必自伤也。”后谓有德者能多受福为“厚德载福”。
【厝火积薪】 《汉书·贾谊传》:“夫抱火厝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火未及 燃,因谓之安,方今之势,何以异此。”谓置火于柴堆之下,比喻潜伏着极大危机。
【厝火燎原】 放火燎原,喻小乱子酿成大祸患。
【原形毕露】 本来面目完全暴露。
【原形败露】 本来面目暴露出来。
【原始反终】 见“原始要终”。
【原始见终】 考察事物的开端而预见到它的结果。
【原始要终】 探究事物发展的始末。
【原封不动】 保持原样,不加变动。
【原封未动】 见“原封不动”。
【原原本本】 从头至尾(叙述)。
【原原委委】 原原本本。
【原璧归赵】 用蔺相如完璧归赵的典故。谓原物归还,并无损失。
【历世摩钝】 亦作“历世磨钝”。激励世人,使鲁钝的人奋发有为。
【历世磨钝】 见“历世摩钝”。
【历兵秣马】 磨利兵器,喂饱马匹。指作好战斗准备。
【历兵粟马】 磨快兵器喂饱马。指准备作战。
【历精更始】 振奋精神,从事革新。
【历精为治】 振奋精神,治理好国家。
【历精图治】 振奋精神,力图治理好国家。
【厌难折冲】 谓压服灾难,挫败敌军。
【厌故喜新】 讨厌旧的,喜欢新的。
【厌闻饫听】 谓充分听取。
【匹夫小谅】 语本《论语·宪问》:“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於沟渎 而莫之知也。”后以“匹夫小谅”指普通老百姓所抱守的小节小信。
【匹夫之勇】 谓不用智谋,单凭个人血气的勇气。
【匹夫之谅】 同“匹夫小谅”。
【匹夫匹妇】 平民男女。泛指普通百姓。
【匹夫有责】 谓国家兴亡每个普通的人都有责任。语本清顾炎武《日知录· 正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百姓本没有罪,因身藏璧玉而获罪。原指财宝能致 祸。后亦比喻有才能、有理想而受害。
【匹夫沟渎】 《论语·宪问》:“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於沟渎而莫 之知也。”后因以“匹夫沟渎”谓拘守普通人的小信小节。
【匹夫怀璧】 见“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匹马一麾】 一匹马一杆旗。形容勇敢善战。
【匹马只轮】 一匹战马,一只车轮。形容极少的兵马。
【匹马单枪】 亦作“匹马单鎗”。一匹马,一杆枪。比喻独自行动,没有 别人帮助。
【匹马单鎗】 见“匹马单枪”。
【匹马当先】 一马当先。谓冲锋在前。
【匹妇沟渠】 谓拘守普通妇女的小节。
【匡时济世】 见“匡时济俗”。
【匡时济俗】 匡救时世。
【匡救弥缝】 《左传·僖公二十六年》:“纠合诸侯,而谋其不协,弥缝其 阙,而匡救其灾。”后以“匡救弥缝”谓纠正错误,弥补阙失。
【匡国济时】 匡正国家,挽救时局。
【匡鼎解颐】 《汉书·匡衡传》:“无说《诗》,匡鼎来;匡说《诗》,解 人颐。”颜师古注:“如淳曰:‘使人笑不能不止也。’”后以“匡鼎解颐”谓讲诗清楚明白,非常动听。
【匡乱反正】 《史记·太史公自序》:“仲尼悼礼废乐崩,追脩经术,以达 王道,匡乱世反之於正。”后以“匡乱反正”,谓扶正乱世,使之恢复正常。
【匡衡凿壁】 《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 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后以“匡衡凿壁”为刻苦读书的典实。
【匡谬正俗】 纠正错误,矫正陋习。
【匠心独具】 工巧独特的艺术构思。
【匠心独运】 工巧独特的艺术构思。
【匠门弃材】 比喻无用之人。自谦之称。
【匣里龙吟】 晋王嘉《拾遗记·颛顼》:“(颛顼)有曳影之剑,腾空而舒, 若四方有兵,此剑则飞起指其方,则剋伐;未用之时,常於匣里,如龙虎之吟。”本指剑的神通,后常比喻人虽在野,而名声远闻于外。
【匣剑帷灯】 剑在匣中,灯在帷里,灯光剑气若隐若现。诗文传记中写景、 叙事、状物有若隐若现之妙者,常以“匣剑帷灯”为评语。亦用以形容事情无法掩盖或故露消息引人注意。语本《西京杂记》卷一:“高帝斩白蛇剑,剑上有七采珠,九华玉以为饰,杂厕五色琉璃为剑匣,剑在室中,光景犹照於外,与挺剑不殊。”
【匿迹销声】 ①犹言销声匿迹。看不到形迹,听不见声响。②犹言销声匿迹。 谓隐藏起来,不再公开露面。
【匿瑕含垢】 比喻为长远利益而能大度包容。语出《左传·宣公十五年》: “瑾瑜匿瑕,国君含垢。”
【匿迹潜形】 隐藏形迹,不露真相。
【匪夷所思】 ①不是根据常理所能想象到的。匪,非;夷,平常。②谓思想 离奇。
【匪伊朝夕】 不止一日。
【匪朝伊夕】 ①不止一日。②非晨即夕。极言时间之短。
【区闻陬见】 谓见闻狭陋。
【占风使帆】 比喻随机应变,看风头办事。
【占风望气】 察看风向云气。亦比喻看风使舵,随机应变。
【内外交困】 国内的政治经济等方面和对外关系方面都处于十分困难的地步。
【内查外调】 在本单位内部并向其他有关的单位或人调查事情的真实情况。
【内修外攘】 对内整治国政,对外抵御敌人。修亦作“脩”。
【内峻外和】 内心严厉而外貌和蔼。
【内视反听】 ①谓自我省察。语出《史记·商君列传》:“反听之谓聪,内 视之谓明,自胜之谓彊。”②古代养生之道。亦为道家修炼内丹功夫。谓眼不观外界之物,耳不听外界之声。
【内圣外王】 古代修身为政的最高理想。谓内备圣人之至德,施之于外,则 为王者之政。
【内忧外患】 指国家内部的变乱和外来的祸患。亦泛指内部的纠纷和外来的 压力。语出《国语·晋语六》:“不有外患,必有内忧。”
【用一当十】 喻以寡敌众。
【用天因地】 利用天时,顺应地利。
【用心用意】 犹言专心致志。
【用行舍藏】 亦作“用扌舍行藏”。《论语·述而》:“子谓颜渊曰:‘用 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谓被任用就行其道,不被任用就退隐。
【用武之地】 ①宜于作战的地方;进行战争的地方。②指施展本领的地方。
【用非所学】 使用中需要的本领,与学习中得到的东西不一致。
【用夏变夷】 谓以诸夏文化影响中原地区以外的其他民族。夏,诸夏,古代 中原地区周王朝所分封的各诸侯国,后泛指中国。夷,指中原地区以外的各族。
【用扌舍行藏】 见“用行舍藏”。
【用逸待劳】 以逸待劳。谓作战时采取守势,养精蓄锐,待敌军奔走疲惫之 后,乘机出击以取胜。
【用管窥天】 从管子里看天。喻眼光狭窄,见识短浅。
【人一己百】 谓别人化一分气力,自己用百倍力量。即以百倍的努力趕上别 人。语本《礼记·中庸》:“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人人自危】 每个人都感到自己处境危险。指局势紧张恐怖。
【人才辈出】 形容有才能的人不断地大量涌现。
【人才济济】 谓人才众多。
【人山人海】 形容人聚集得极多。
【人亡邦瘁】 《诗·大雅·瞻卬》:“人之云亡,邦国殄瘁。”毛传:“殄, 尽;瘁,病也。”郑玄笺:“贤人皆言奔亡,则天下邦国,将尽困穷。”后因以“人亡邦瘁”谓贤者不在位,国家因而衰败。
【人亡政息】 谓贤臣不在位,则所行善政便会遭到废弃。语出《礼记·中庸》: “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孔颖达疏:“若位无贤臣,政所以灭绝也。”后指执政者死后其政不行。参见“人存政举”。
【人亡家破】 人死了,家毁了。极言遭遇之不幸。
【人之常情】 人们通常具有的心情。
【人云亦云】 随声附和,心无定见。
【人不聊生】 人民无法生活下去。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旧时谓人不替自己打算,就会为天地所不容。
【人心不古】 谓世人的心地没有古人厚道。多用以感叹世风浇薄。
【人心不足蛇吞象】 比喻人的贪心不足,就象蛇想吞食大象一样。
【人心叵测】 人的心地不可探测。谓人心险恶。
【人心向背】 指人民群众的拥护或反对。
【人心所向】 众人所向往的,所拥护的。
【人心皇皇】 见“人心惶惶”。
【人心惟危】 谓人心容易为物欲所蔽,难以宁帖。危,不安。
【人心惶惶】 亦作“人心皇皇”。人们内心惊恐不安。
【人心隔肚皮】 谓人的心思难以猜测。
【人心难测】 谓人的内心难以探测。
【人去楼空】 语本唐崔颢《黄鹤楼》诗:“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馀黄鹤 楼。”后即以“人去楼空”表达面对旧居怀念故人之意。
【人生七十古来稀】 七十岁高龄的人从古以来就不多见。谓享高寿不易。
【人生如寄】 亦作“人生若寄”。谓人生短促,犹如暂时寄寓世间。
【人生若寄】 见“人生如寄”。
【人老珠黄】 旧喻妇女年老色衰,被人嫌弃,就象珍珠年久变黄,失去珍贵 价值一样。
【人地生疏】 人事不熟,地方陌生。
【人百其身】 谓愿意用一百人来换取死者的复生。表示对死者极沉痛的悼念。
【人存政举】 谓为政在乎得人,得其人则善政行。语出《礼记·中庸》:“ 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孔颖达疏:“若得其人,道德存在,则能兴行政教。”
【人仰马翻】 ①人马被打得仰翻在地。形容激战时伤亡惨重的情景。②比喻 乱得不可收拾。
【人自为政】 各人推行自己的主张。比喻各行其是。
【人自为战】 ①人人自动进行殊死战斗。形容人人都拚搏奋战。语出《史记 ·淮阴侯列传》:“此所谓‘驱市人而战之’,其势非置之死地,使人人自为战。”②用以比喻各人独立工作。
【人各有志】 谓人各自有不同的志向愿望,不能勉为其难。
【人多口杂】 见“人多嘴杂”。
【人多势众】 人多势力大。
【人多嘴杂】 谓谈论的人多,各种议论都有。亦指在场的人多,七嘴八舌。
【人多阙少】 谓求官职的人多而空额少。阙,旧时指官职的空额。
【人足家给】 同“人给家足”。
【人困马乏】 ①人马疲倦困乏。②形容体力疲劳不堪。
【人言可畏】 流言蜚语是可怕的。语出《诗·郑风·将仲子》:“人之多言, 亦可畏也。”
【人事不知】 见“人事不省”。
【人事不省】 谓昏迷不醒,失去知觉。
【人事不醒】 见“人事不省”。
【人非木石】 谓人有思想感情,容易为外界事物所打动,不同于无生命无知 觉无感情的树木石头。语出汉司马迁《报任安书》“身非木石,独与法吏为伍,深幽囹圄之中,谁可告愬者?”
【人非物是】 谓人事变迁,景物依旧。
【人非草木】 见“人非木石”。
【人命关天】 谓牵涉人命,事关重大。
【人怕出名猪怕壮】 猪长肥了就要被宰,比喻人出名后就会招致麻烦。
【人定胜天】 人力可以战胜自然。
【人荒马乱】 形容局势动荡不安。
【人面狗心】 ①《晋书·苻朗载记》:“朗曰:‘吏部为谁,非人面而狗心, 狗面而人心兄弟者乎?’王忱丑而才慧,国宝美貌而才劣于弟,故朗云然。”后因以“人面狗心”比喻容貌美好而才学低下的人。②犹言人面兽心。
【人面桃花】 相传唐崔护清明郊游,至村居求饮。有女持水至,含情倚桃伫 立。明年清明再访,则门庭如故,人去室空。因题诗曰:“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事见唐孟棨《本事诗·情感》。后用以为男女邂逅钟情,随即分离之后,男子追念旧事的典故。
【人面兽心】 ①外貌是人,心肠如兽。形容人不开化,近似禽兽。②形容为 人凶残卑鄙。
【人急偎亲】 谓人到危急时则想投靠亲友。
【人神共嫉】 人与神都憎恨厌恶。极言民怨之甚。
【人神同嫉】 见“人神共嫉”。
【人莫予毒】 没有谁能伤害我,谁也不能把我怎么样。形容目空一切,妄自 尊大。语本《左传·宣公十二年》:“及楚杀子玉,公喜而後可知也。曰:‘莫余毒也已。’是晋再克而楚再败也,楚是以再世不竞。”
【人逢喜事精神爽】 人遇到喜庆之事则心情舒暢。
|
文章作者:未知 更新日期:2006-11-18 |
[文章浏览:][打印文章][发送文章]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