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发布文章][发布软件]  [中文繁體] 
 文章·资料  电脑软件  手机软件  网站源码
   本 站 搜 索
[选项]
   推 荐 文 章       More...
二十四节气的起源、口诀、释义、计算 二十四节气的起源、口诀、释义..
  节气起源   二十四节..
中国年号列表 中国年号列表
  汉朝和新朝  西汉  建..
吉祥画、龙凤呈祥、八仙过海、白头偕老等的由来 吉祥画、龙凤呈祥、八仙过海、..
  吉祥画系列传说   中..
生活中常说的词语(成语)知识 生活中常说的词语(成语)知识
  【四大名绣】苏绣〖苏州〗..
中华民族 中华民族
  1、中华民族概念提出 ..
《二十四孝》图文 《二十四孝》图文
  知道“二十四孝”的人,已..
龙的起源——身世之谜 龙的起源——身世之谜
两千三百年前,一位诗人同时又..
河洛文化与中国古代文明 河洛文化与中国古代文明
河洛文化与中国古代文明 河洛..
   阅 读 排 行
释迦牟尼佛成佛全历程(图) 释迦牟尼佛成佛全历程(图)
  一、释迦牟尼佛   释迦牟..
历代祭黄帝陵诗词选 历代祭黄帝陵诗词选
  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
2008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点燃圣火(图) 2008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点燃圣火..
第一棒火炬手许海峰高举火炬从..
关于编修族谱或家谱 关于编修族谱或家谱
编修族谱或家谱,女性入谱是一个..
中华民族 中华民族
  1、中华民族概念提出  ..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活字印刷术(图)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活字印刷术(图)
  印刷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
一睹世界上各种奇特的桥(图) 一睹世界上各种奇特的桥(图)
南针峰桥   南针峰桥位于..
中国历朝历代及统治者简介--唐朝 中国历朝历代及统治者简介--唐朝
  唐朝(公元618年—907年)是由..
文 章 信 息
二十四节气的起源、口诀、释义、计算
评论()][留言][收藏
[文章分类:文化·历史 / 未分类的][阅读选项
  节气起源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远在春秋时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每年运行360度,共经历24个节气,每月2个。其中,每月第一个节气为“节气”,即: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等12个节气;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中气”,即: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等12个节气。“节气” 和“中气”交替出现,各历时15天,现在人们已经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

  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的周年视运动,所以节气在现行的公历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6日、21日,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后不差1~2天。

  七言绝句: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节气口诀
  地球绕着太阳转,绕完一圈是一年。
  一年分成十二月,二十四节紧相连。
  按照公历来推算,每月两气不改变。
  上半年是六、廿一,下半年逢八、廿三。
  这些就是交节日,有差不过一两天。
  二十四节有先后,下列口诀记心间:
  一月小寒接大寒,二月立春雨水连;
  惊蛰春分在三月,清明谷雨四月天;
  五月立夏和小满,六月芒种夏至连;
  七月大暑和小暑,立秋处暑八月间;
  九月白露接秋分,寒露霜降十月全;
  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迎新年。
  抓紧季节忙生产,种收及时保丰年。

  节名释义
  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
  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
  惊蛰:蛰是藏的意思。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昼夜平分。
  清明:天气晴朗,草木繁茂。清明节4月5号(扫墓)
  谷雨:雨生百谷。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
  立夏:夏季的开始。
  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
  夏至:炎热的夏天来临。
  小暑: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
  大暑: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立秋:秋季的开始。
  处暑: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处暑是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
  白露:天气转凉,露凝而白。
  秋分:昼夜平分。
  寒露:露水已寒,将要结冰。
  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
  立冬:冬季的开始。
  小雪:开始下雪。
  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积雪。
  冬至:寒冷的冬天来临。
  小寒:气候开始寒冷。
  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历法转换

  一、节气的计算
  先给节气进行编号,从近日点开始的第一个节气编为0,编号如下及其相应的月份如下:   0 小寒 腊月 6 清明 三月 12 小暑 六月 18 寒露 九月   1 大寒 腊月 7 谷雨 三月 13 大暑 六月 19 霜降 九月   2 立春 正月 8 立夏 四月 14 立秋 七月 20 立冬 十月   3 雨水 正月 9 小满 四月 15 处暑 七月 21 小雪 十月   4 惊蛰 二月 10 芒种 五月 16 白露 八月 22 大雪 冬月   5 春分 二月 11 夏至 五月 17 秋分 八月 23 冬至 冬月   把当天和1900年1月0日(星期日)的差称为积日,那么第y年(1900年算第0年)第x 个节气的积日是   F = 365.242 * y + 6.2 + 15.22 * x - 1.9 * sin(0.262 * x)   这个公式的误差在0.05天左右。

  二、朔日的计算
  从1900年开始的第m个朔日的公式是   M = 1.6 + 29.5306 * m + 0.4 * sin(1 - 0.45058 * m)   这个公式的误差在0.2天左右。

  三、年份的确定
  年份数减 4,除以 10 的余数是天干,除以 12 的余数是地支。   例如:(1972 - 4) mod 10 ≡ 8,所以天干是“壬”;   (1972 - 4) mod 12 ≡ 0,所以地支是“子”。   当年的1月0日换算为积日,可以用年份减去1900得到的年数被4整除,所得商数作为 y(D4),余数作为y(M4),y(M4)为零的年份是公历闰年,积日是   D(1) = 1461 * y(D4) - 1   y(M4)不为零的年份是公历平年,积日是   D(1) = 1461 * y(D4) + 365 * y(M4)

  四、月份的确定
  计算前一年冬至的积日F(0),并用F(0)计算冬至所在的朔月m及其朔日M(0),就可以推算冬至的农历日期,冬至所在的农历月份总是十一月。计算下一个中气F(1)和下一个朔日M(1),如果F(1)<M(1),那么该月就是上一个月的闰月,并把这个中气作为F(2),以后的中气、朔日和农历月份也这样确定。

  名称考订
  民间:常用的名称包括农历、阴历和夏历三种,其中前两者较为常用。

  学者观点:由于农历实际是一种阴阳历,而非如伊斯兰历一样的太阴历,因此称为阴历并不准确,但因民间多把公历称为阳历,而夏历也就相应称为阴历。而农历相对于地球绕太阳公转来说,只有节气按照公转周期,而日期游移可达一个月,并不很适宜农业生产,因此农历一名也不很恰当。而目前使用的历法因使用夏正,称夏历比较妥当。

  以花命名的农历各月份的诗意别称:正月--柳月,银柳插瓶头,又称柳月;二月--杏月,杏花闹枝头,又称杏月;三月--桃月,桃花粉面羞,又称桃月;四月--槐月,槐花挂满枝,又称槐月;五月--榴月,石榴红似火,又称榴月;六月--荷月,荷花满池放,又称荷月;七月--巧月,凤仙节节开,又称巧月;八月--桂月,桂花遍地香,又称桂月;九月--菊月,菊花傲霜雪,又称菊月;十月--阳月,芙蓉显小阳,又称阳月;十一月--葭月,葭草吐绿头,又称葭月;腊月--梅月,梅花吐幽香,又称梅月。此外,农历月份还有其它许许多多的别称。

文章作者:未知  更新日期:2010-09-17
[文章浏览:][打印文章][发送文章
相关文章
·二十四节气的来历2005-10-09
阅读说明
·本站大部分文章转载于网络,如有侵权请留言告知,本站即做删除处理。
·本站法律法规类文章转载自[中国政府网(www.org.cn)],相关法律法规如有修订,请浏览[中国政府网]网站。
·本站转载的文章,不为其有效性,实效性,安全性,可用性等做保证。
·如果有什么问题,或者意见建议,请联系[网站管理员]
  原“浪人文章”和“浪人下载”网站已合并为“老若尔文章软件站”,域名:https://Lre.cn(始建于2005年的一个小破站,)
  本站使用【啊估文章软件站】网站系统    网站管理员留言簿〗〖捐助